律氏之死,说明了什么?——触目惊心啊,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条路?

haixia
haixia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2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820 浏览

【转自http://www.sootoo.com/content/297646.shtml】 其实大概两周前就知道律氏网关站的消息了,但是直到今天才来写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如此难以动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这个中国的第一个法律问答社区,还存有强烈的期待,我真心期待,这个黑马大赛五十强的选手,能够起死回生,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它终归成为了历史,成为了中国律师互联网淘金大军中,第一个倒下的冒险家……逝者已逝,对于生者而言,研究律氏网关闭的原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律氏网去年上线的时候,绝对让业界眼前一亮。尤其是其ceo姜海波在接受采访时,声称网站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的说法,一度掀起了人们对于法律问题社区,利用律师群体和法律爱好者存有的认知盈余来实现盈利的狂热。 作为理念极端超前的产品,律氏网的出现给了笔者不小的惊喜,因为律氏网的出现,让人们发现在线法律服务除了卖广告位、卖点击率等盈利方式外,还有可能存在别的可能,作为WEB2.0网站中,唯一的一个社交性的法律服务社区,律氏确确实实地让不少律师,high了很久。但是,网站却输给了自己,输给了偏信某种舶来模式,输给了缺少运营和产品设计的经验,输给了自己缺乏融资能力的缺陷,最终死在了自己诸多的错误中。笔者根据笔者的观察,做出以下总结: 第一、本土化程度不够,缺乏本土化手段,模式太依赖山寨。 美国有估值10亿的Quora,有法律服务社区lawpivot,可是他们存在的原因是整个美国社会积压了大量的认知盈余,这些知识在我们不用的时候,是浪费或者被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这显然太浪费,但是quora却提供了充分发掘和利用这部分知识的可能,将人们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通过问答的模式,把每个人的知识集中起来,解决有需求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就存有商机,如何制造盈利点,就成了运营商的任务了。 但是,利用认知盈余赚钱的美国网站之所以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美国人喜欢分享、还有带点小小虚荣心和自恋开放的民族性格,以及高度分工带来的隔行如隔山和沟通极端便利等客观条件,使得美国这些主打认知盈余的产品,焕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是律氏网却无法做到,因为它在中国。中国虽然发展了30多年,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我们整个社会分工细化,的的确确地生成了大量的认知盈余。但是,中国人纵使看着A片,喝着卡布奇诺,穿着普拉达,挎着路易斯威登,开着克莱斯勒……在骨子里,还是儒教和马教的糅合体。换言之,中国人保守、内敛谨慎的个性,不喜欢分享的民族习惯,对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无偿地分享出去,是相当排斥的。所以,中国第一个纯粹的问答社区知乎网主要客户也主要是白领和在校大学生而已。 至于律氏网要做的这一点,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中国律师总共不到18万人,靠这18万人,领着不超过100万的法律爱好者,来建设这个社区,并且还要探索出自己的盈利模式,谈何容易,美国的lawpiovt,也是刚刚成立不久,也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律氏网继承了一个不成熟地模式,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中国律师一天的工作状态,已我本人为例,一天到晚要改客户的合同,要洽谈业务,要写意见书,有时候还要去自己做市场推广,不说我这种三流律师没时间,顶级律师的圈子,是中心化的,他哪有这种闲功夫跟你社交。美国的lawpiovt,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择的也是律师推送和案件推送制度,而不是社交平台,就是看了这一点。rocketlawyer,为了加强客户之间的互动,也只对客户之间开放一些拜访功能,而律师之间,乃至律师和客户之间,压根就没有这种功能,也是出于现实上的考虑。 所以,一群普通人和一群职业人已社交模式建立起来的关系,不是畸形的,就是没有活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中顾法律网曾经的社区化目标最后破产的原因。律氏没有吸取教训,仍然,按照这条路黑眼前行,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资金链断裂 正如yesmylaw老总马强所言,在线法律服务行业是一个没有快钱挣的领域,如果拿不出雷军那样今生最后一次创业的决心出来,就不要做这个行业。世界上最成功的法律服务网站legalzoom从一个小网站,走到上市整整花掉了十几年的时间,而第二代法律服务网站NOLO,甚至在93年,就开始修炼内功了。这一切没有决心,尤其是没有资本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商誉是信任建立的前提,而商誉的建立,是一件无比凶险的事情,有时候不是服务的问题,仅仅因为无法适应资本的贪婪,急于盈利,最终死在投资方和员工的双重夹击手中。所以如何提高与风投和投资方的应对能力,如何提高持续获得资金投入的能力都是创业团队必须具备的素质。很显然,律氏网输给了自己的经验。 第三、量力而行,稳步扩张,质控第一,速度第二。 上海法度网的老总,侯杰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典范,此公自创建网站伊始,就一直求稳,直到今天,这个网站只有5个人,而它们不仅制作了自己的网站,还成功维护着一款法律APP产品的运营工作。这个团队多么高效啊,不过笔者仍然认为法度网任然存在一些先天的问题,比如律师的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等。 律氏网也是一家不大的网站,但是该网站的拓展速度太快,注册律师人数上去后,却没有在改进管理效率上做文章,导致服务体验不断下降。笔者曾经发现,整整一天都没有一个人提问的情况,试问一个问答社区如果全是不活跃用户,这个网站还怎么玩下去。而律氏团队自己也渐渐失去了活力,专业化不足的缺点,因为扩张被无限放大,最后付费用户也不和你玩了。笔者的父亲,是一个制造业企业主,他曾告诉笔者,客户不喜欢你的产品,可以告你,可以向你要求退货,最后你的损失是钱和商誉,而律氏网这样的网站,被人指责为坑爹后,会带来最恶劣地影响就是整个网站,包括律师在内的全部客户的逃离,这简直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所以,绿狗网的老总张馨心女士,为了提高网站提供的法律合同的质量,曾经连续四天未出门,专心修改和完善产品。 律氏虽死,但是法律服务网站却仍然一片欣欣向荣的场面,可以肯定地是,这波钱太多,导致的淘金热,会继续持续下去,未来在线法律服务行业的死磕才刚刚开始。下一个律氏会是谁?你是否能幸存下来,看到明天的太阳,在线法律服务从业者,你们准备好了吗?

发布于 2014-04-07 23:1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haixia 原创发布于 WeCente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trumanwang
2014-04-08 10:07
这是老信息了,法律行业目前模仿国外的一些所谓在线法律服务,还有在线文档的,全部会死掉! 10年前我这么看,也许再等10年中国在线法律服务市场才适合那样的模式! 国内法律行业---法律图书,法律数据库,律师个人品牌站(现在也不好做了)还能赚赚钱,其余的都是忽悠投资人的钱,包括一些大所搞的所谓的XX云啥的,还有那些法律门户(都开始刮跳窗和百度了)。。。
zhengqiang
2014-04-08 13:56
资本的切入让社区不在单纯,没有积累和效应的时候谈商业化,基本是空。社区运营需要沉淀,需要时间,需要兴趣爱好和真心投入,但不一定需要规模团队。 问答最好的切入点是服务某个已经存在的应用场景或者产品,有行业资源,有品牌价值,有产品价值的领域。
trumanwang
2014-04-08 21:16
律氏当时太功利!其实和行业有关!中国法律市场处于萌芽阶段!整个行业不成熟,包括法制环境,用户意识等等!很可笑的是一些创意的法律产品和原创的法律信息都被大量抄袭! 法律行业'混的好'的律师是不会或者说很少愿意在网上回答问题的! 真的有需要,愿意花钱的客户,也不会花时间在网上咨询!有经济实力的一般都认识律师、医生..... 我还是觉得在一些垂直领域,平台产生的线下人脉算是不错的价值!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投资人可能就没兴趣投资一些垂直问答站了! 当作爱好玩玩吧:)
haixia
2014-04-08 11:58
谢谢trumanwang的讨论。我不懂法律,但是我感觉律氏曾经走过的路和目前垂直领域的行业问答,那是何其相似啊,比如,医生和病人、高校老师和研究生(我准备做的)等。 毋庸置疑,病人的“问”是刚需,医生的“答”能不能是刚需?就得另说了,除非能给医生带来利益,医生回答得好,病人可能就会找这个医生,这个就像”客户咨询律师觉得很满意,就会找这个律师做自己的律师“一样,这个需求链就存在了,尽管不太结实,但好歹有啊。但这种”求-应“关系太单一了,形成不了社区的互动。 其实,好的问答社区就看专家用户活跃度高不高了?法律问答就看律师,看病问答就看医生,科研问答就看老师。如果律师之间、医生之间、老师之间有行业规矩、行业秘密,不能过多交流、分享,那问答质量就会下降 我们知道,问答社区有着自发管理、自发增长的模式,所以用户的关系是help with each other或者是study with each other。如果存在平台+专家结构,其实对于营造纯问答社区是不利的,因为这种结构把“有所求和”有所付出“的界限划得太明显了。可能这个观念和@zhengqiang有所不同。 如果一定要存在”平台+专家“,那也是要有一个线下的物理模式存在,而线上平台只是作为补充的角色。 有时候,我在想,问答会不会是类BBS,需要意见领袖,需要版主?我的想法:这些是需要,但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回答问题的人带来好处。要知道,能带来高质量回答的人往往不需要在线上的平台里获得尊重,当然,程序员这个行业可能另说,因为屌丝太多,所以Segment现在活的还不错。 律氏之死,谈不上虽败犹荣,但给我们后来人的启示:问答是个理想化的东西,我们必须落地实处!
haixia
2014-04-08 15:51
”问答最好的切入点是服务某个已经存在的应用场景或者产品,有行业资源,有品牌价值,有产品价值的领域。 “这句话相当赞同。 如果在那些问答需求很模糊的领域内试水,草根站长是做不了这个事的,因为你可能在培养这个领域内用户的习惯,这是战略级的规划,是阿里、腾讯们干的事。 有时我自己也在给自己打气,说现在干的不会白干,可能会越来越接近那个细分的领域。但是现实中这个细分到底存在得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我也没底。 细分领域就是针尖,它再细小,也可能会捅破天,我相信!
trumanwang
2014-04-08 21:16
律氏当时太功利!其实和行业有关!中国法律市场处于萌芽阶段!整个行业不成熟,包括法制环境,用户意识等等!很可笑的是一些创意的法律产品和原创的法律信息都被大量抄袭! 法律行业'混的好'的律师是不会或者说很少愿意在网上回答问题的! 真的有需要,愿意花钱的客户,也不会花时间在网上咨询!有经济实力的一般都认识律师、医生..... 我还是觉得在一些垂直领域,平台产生的线下人脉算是不错的价值!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投资人可能就没兴趣投资一些垂直问答站了! 当作爱好玩玩吧:)
trumanwang
2014-04-08 21:16
律氏当时太功利!其实和行业有关!中国法律市场处于萌芽阶段!整个行业不成熟,包括法制环境,用户意识等等!很可笑的是一些创意的法律产品和原创的法律信息都被大量抄袭! 法律行业'混的好'的律师是不会或者说很少愿意在网上回答问题的! 真的有需要,愿意花钱的客户,也不会花时间在网上咨询!有经济实力的一般都认识律师、医生..... 我还是觉得在一些垂直领域,平台产生的线下人脉算是不错的价值!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投资人可能就没兴趣投资一些垂直问答站了! 当作爱好玩玩吧:)
haixia
2014-04-08 22:47
当做爱好玩玩,也得要玩起来。 BBS可以玩起来,问答还真的难玩!
trumanwang
2014-04-09 10:22
可能更考验人的资源组织能力!
haixia
2014-04-09 19:38
@trumanwang,也就是你得带着一帮朋友先玩着